欢迎来到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托普云农服务热线

销售热线0571-86056609

农业大数据
新闻中心

中央定调农业强国!托普云农以科技之光,助力农业强国之路

发布时间:2025-04-15 17:16:53点击次数:12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再次发出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为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

政策.jpg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当前,我国正处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作为农业农村发展的中长期纲领性文件,《规划》的发布和实施将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行动指南、注入强大动力。《规划》锚定农业强国目标,从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到突破种业“卡脖子”技术,从强化农业科技装备支撑到培育全链条乡村产业体系,对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重大战略意义。


作为深耕农业领域十余年的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商,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托普云农,股票代码:301556)始终坚持信息技术与农业专业深度融合、硬件与软件高度协同的双轮驱动战略,在耕地保护、粮食单产提升、农业科技创新、种业自主创新等领域持续发力,为建设农业强国注入澎湃动能。


01 科技护耕立体监测筑牢万亩粮田

【《规划》提出:全面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各类耕地占用纳入统一管理,完善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机制,确保达到平衡标准。分区分类开展盐碱耕地治理改良,因地制宜推动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开发。优先把东北黑土地区、平原地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推动逐步把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在耕地保护方面,托普云农积极参与《耕地质量信息分类与编码》、《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布设规范》等相关行业标准修订、报批与发布工作,为规范开展耕地质量监测保护工作提供技术依据。另一方面,与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开展全面战略合作,依托各自优势,围绕耕地质量监测保护数字化发展方向、耕地质量监测保护数字化管理试点示范、耕地质量监测保护数字化相关科研课题等展开深入研究。

耕保大数据平台.jpg

托普云农参与建设耕地质量保护大数据平台


在盐碱地综合利用方面,托普云农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围绕生物育种、水盐调控、土壤改良、逆境栽培、作物测产、数字农业等领域,打造盐碱地综合利用解决方案,为盐碱地上的“技术芯片”研发工作赋能。

国家耐盐碱中心.jpg

托普云农参与建设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托普云农以国家相关规划与要求为准绳,秉持农田管理“技”、“管”融合的理念,通过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视频监控、物联网传感等多元技术手段,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智能化的全链条监测体系,助力监管部门实现对农田种植用途的精准管控。同时,利用环境智能调控、无人机精准飞防、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等智能装备应用赋能种植主体,实现耕、种、管、收精准化自动作业,显著推进作物种植精准化,打开土地的丰产“密码”。构建农田数字档案、耕地质量管理数据系统、数智大田建设等配套举措,为监管部门统筹资源,为种植主体提质增效,为运维主体提升管护质量,提供技术手段与数据资源。三管齐下,助力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保障粮食生产基础。

高标农田.jpg

托普云农技术支撑的高标准农田数字化管理平台

逊克无人机_副本.jpg

托普云农无人机遥感分析平台


02 数智强产精准化种植助力单产提升

【《规划》提出,促进数字技术与现代农业全面融合。】在智慧农业大范围普及推广的当下,托普云农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北斗导航等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场景深度融合,打造数字化感知、智能化决策、精准化作业、智慧化管理的数智生产模式,助力农业生产知“数”而作、以“智”提效。


托普云农万亩方未来农场,基于成熟的农田智能感知、AI智能决策和农机自动化控制技术,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系统、病虫害智慧监测预警等系统,立体反映农田作物生长状态和田间环境病虫害情况。通过运用数字孪生技术打造农业园区智慧管理平台,作为园区管理的数据中心、智慧中心和调度中心,平台汇总所有农情数据,并结合土壤墒情分析、作物生长评估等AI算法模型,对农情进行综合研判,为农事操作提供决策依据。再通过环境智能调控、无人机精准飞防、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等控制系统,实现耕、种、管、收精准化自动作业,显著推进作物种植精准化,为大面积单产提升赋能。


基于AI技术,托普云农打造的AI智能体「问稷」嵌入托普云农数智大田管理平台,为管理者整合农田中各类数据,联动大模型,为农场管理者提供农情实时播报、作物长势分析、农事建议等,并可联动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水肥智能灌溉。


AI智能体在农场管理中的应用


03 协同攻坚产学研共铸科技创新引擎

【《规划》提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整体跃升。加强国家农业科技战略力量建设,稳定支持农业基础研究和公益科研机构,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农业科技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实现农业强国目标的关键支撑。深耕智慧农业多年,托普云农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坚持创新驱动、生态协同、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构建智慧农业生圈,在智能感知、机器视觉、AI算法模型、农业大数据等领域形成深度应用优势。同时,托普云农积极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先后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南京农业大学等达成战略合作,与湘湖实验室等10家单位共同成立“植物智工厂创新联合体”;与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和多家省级农业科学院共同开展联合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生态共建等合作机制,联动政产学研用各界,共同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

托普云农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

多年来,托普云农通过深入研究农业数据采集、输入、汇总、应用及管理技术,托普云农构建了一套覆盖科研与生产全要素的智能数据采集系统,覆盖植物表型组学研究、无人机农业监测、智能人工环境、智慧育种、农/林业智能监测、科研基地管理、农/林业大数据应用等场景,为农业科研单位、农政管理部门、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了国产化的技术装备和服务支撑,以创新技术驱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其中,托普云农自主研发的“农作物病虫害智慧测报系统”凭借其独特性、创新性成功入选浙江省首台(套)智慧设施装备类。这不仅是托普云农在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方面取得重要技术突破的彰显,也代表了“托普农作物病虫害智慧测报系统”在行业内的领先水平和广泛认可。


04 种业强芯数智赋能种业链,激活产业振兴引擎

【《规划》提出:推动种业自主创新全面突破。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建设国际一流的国家农业种质资源保存、鉴定、创制和基因挖掘重大设施,推进种质资源交流共享。实施育种联合攻关和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加快建设南繁硅谷。】

种业振兴是个系统化工程,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多点发力。托普云农将数智技术与育种、制种、流通推广、安全监管、公共服务等环节深度融合,打造育种智能装备、科研基地建设、现代化制种基地建设、种业大数据平台等综合解决方案,先后参与建设国家南繁研究院种业创新中心植物舱、三亚耐盐碱水稻试验基地、萍乡市湘东区智慧种业服务平台、浙江乡村大脑“浙农种业”云平台等数智种业标杆案例,以数智力量助力育、繁、推、管、服一体化协同,积极推动种业产业融合发展。围绕种质资源保护、精准鉴定、创新育种等方面,托普云农运用植物三维重建技术以及多种自研AI算法模型,研发打造了高通量植物表型采集分析平台,能够对上百种植物表型指标进行高通量、高精度的可视化分析,显著提高植物表型研究效率。托普云农自主研发的环控型植物生长表型分析系统、可调光谱植物培养箱、种质资源库、人工气候室、植物工厂等植物生长平台,广泛适用于种质资源保护、植物生长研究、植物病理性研究、昆虫饲养等众多科研场景。

托普云农高通量植物表型分析系统


托普云农智能人工环境工程


05 数据兴农做好“土特产”文章,绘就共富新图景

【《规划》提出:全链条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托普云农发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势,构建跨部门、跨层级的乡村治理大数据底座,打破数据孤岛,实现三农数据可视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精准化,让数字乡村治理以“智”增“质”。

产业兴则农村兴,农村兴则国家旺。为实现乡村产业数字化增效,加快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托普云农基于浙江乡村大脑核心架构,将数智技术与农业产业链深度融合,创新打造“产业大脑+未来农场”发展模式,开发了“梅好兰溪”、仙居“亲农在线”等助力地方“土特产”发展的产业平台,贯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流通、消费各环节,构建全产业链数字化管理系统,助力当地产业增收,农民致富。


实干之要,贵在落实。《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入提质增速的新阶段。托普云农将始终以国家战略为引领,继续深耕智慧农业领域,用技术扎根土地、用数据赋能产业,奋发有为、久久为功,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托普力量。


相关推荐

联系电话:0571-81957260

版权所有: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浙江托普仪器有限公司) 备案号:浙ICP备09083614号-73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祥园路88号中国(杭州)智慧信息产业园I座11-12楼